- Nov 30 Sat 2013 13:22
性/別雙語電子報 最終期/Final:婚姻、家庭、教育與工作
- Jul 08 Mon 2013 10:54
性/別雙語電子報 六月號/June:增能年輕女性(EMPOWERING YOUNG WOMEN)
- May 30 Thu 2013 14:16
性/別雙語電子報 五月號/May:同性婚姻與網路中的女性(SAME-SEX MARRIAGE AND WOMEN IN THE INTERNET)
- Mar 28 Thu 2013 17:15
性/別雙語電子報 四月號/April:女性、職場、媒體(WOMEN, THE WORKPLACE, THE MEDIA)
- Mar 01 Fri 2013 09:36
如何訂閱電子報
- Feb 28 Thu 2013 14:28
性/別雙語電子報 創刊號(三月號/March):強暴文化與情人節/ Rape Culture and Valentine's Day
三月號:強暴文化與情人節
【編輯專欄】
性平電子報創刊有感(林啟禎/國立成功大學學務長)
婦女節的省思(曹玫蓉/國立成功大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暨心輔組輔導師與諮商心理師)
強暴文化與情人節(楊芳枝/國立成功大學台文系教授暨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主任)
【國際焦點】印度強暴案
- Feb 27 Wed 2013 14:35
強暴文化與情人節(楊芳枝)
去年年底,印度女學生在公車上被強暴一案,震驚全世界,各國媒體焦點再次聚集在印度大大小小的強暴事件,抗議強暴的社會運動,以及警察與司法的處理方式。
然而,當各國媒體聚焦在此案時,卻也讓我們忽略造成強暴背後的強暴文化。這當然不只是印度的文化,同時也是美國的,台灣的,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強暴文化。強暴文化嵌入日常生活當中,以男女對立,男強女弱,男陽剛女陰柔的方式,深深印刻在我們的思想行為與對世界的認知。在這樣二元對立的男女認知下,男性的強,男人的陽剛,是建立在控制上,而他們所控制的,即是女人的身體。男人權力和性權力一向密不可分,越有權力的男人可擁有越多的女人;女人,在陽剛氣質的定義下,只能是男人控制的擁有品。當男人失去權力時,他們常常以強暴作為一種控制的表現,來展現符合主流所定義的陽剛氣質。同樣的,在無數的戰爭當中,強暴被合理化為一種武器,戰場上的軍人,常被要求要在敵人的面前強暴他們的妻子與女兒。這對敵軍而言,是種閹割,是告訴他們,藉由強暴你的妻女,我擁有了你的性權力;同時,這也是一種殲滅種族的戰爭。
如果說強暴是種男性集體權力的展現,那在強暴文化裡,這個集體權力的目的即是在控制女性。我們發現,當印度強暴案被媒體報導的沸沸騰騰時,印度許多地方都採取了限制女性行動的措施,藉此『保護女性』,免得他們受到強暴者的侵害。譬如,德里警長就要求女性晚上不要出門,還有女性不應該穿著暴露時髦的衣服,不應該交男朋友,去酒吧,或跟男人一起工作等等。這些修辭,在台灣也不陌生,因為這同樣是台灣強暴文化的一部份,利用對強暴的恐懼,控制、規訓女人。而在此控制下,女人重再回歸家庭、私領域,繼續被『好』男人保護,藉此將『壞』男人隔除在家庭之外。因而公共空間、夜晚的空間,仍然屬於男人。
強暴文化和情人節有什麼關係?情人節,一個商業化的節日,讓男性繼續扮演者好男人保護者的角色,讓女人繼續當被保護者的公主角色。男人送花送巧克力,溫馨接送到高級餐廳吃情人餐,看場情人節電影,最後到「摩鐵魯」或「喉鐵魯」共度一夜春宵。在這個過程中,支持強暴文化的性別角色並未被翻轉或顛覆,反而一而再的被複製強化。不同的,只是情人節以浪漫泡泡與金錢包裝愛情,遮掩性別不平等的本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性運動,或是反性暴力運動,都選擇在情人節這天發出聲音,讓大家注意到性暴力這議題──台灣也不例外。
男女對立這個概念,是支持強迫異性戀(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出雙入對文化的最根本基礎。這個以異性戀建構起來的體制,成為整個社會組織運作的基礎。進入體制的人不但在文化上受到認可與支持,在資源分配上也具優勢位置。
然而,很多人被排除在這個體制或是選擇不進入這個體制。這體制本身有非常多的問題,包括家暴、離婚、怨偶等等。可是不進入這個體制,除了污名化之外,更要忍受資源的剝削,以及被社會正常機構排除的命運。情人節,就是這體制的結晶昇華。於是,在美國,十年前的Qirky Alone Movement,把情人節重新定義為Qirky Alone Day,強調個人對愛情的自主性,並對商業化與強迫異性戀體制提出批判。
出版雙語電子報,是想彌補台灣媒體的不足,希望學生看看國際間發生的事情,同時再反思自己的文化。我們以性/別作為主軸,是因為性/別無所不在,但卻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它很容易就被淹沒在國族、政治經濟等「重大」議題下,但許多人未曾注意到,這些議題也有性別面向。在此,希望藉由電子報的發行,讓大家更深刻的思考性/別政治。
- Feb 27 Wed 2013 14:32
婦女節的省思(曹玫蓉)
婦女節是女性爭取權益的象徵節日,曾經兒童節被改為婦幼節,以便同一天一起慶祝並捍衛婦女與兒童的權益,基本上是認為婦女與兒童都需要被保護,因此放在同一天可以結和更多的支持力量,同時也強調婦女有著與保護兒童不可分的使命。月曆上似乎找不著為爭取男性權益而設的節日,充其量有個父親節是為平衡歌頌母親的偉大而設,但實際上父親或男性的角色在家庭與社會中扮演傳統的強勢主導逐漸轉為親情功能的溫馨角色。
節日的設置提醒人們犧牲者的苦難並積極擺脫被壓迫的角色,全世界的婦女有著不同的命運。台灣女性的家庭與社會地位在教育均等的競爭下已較能和男性分庭抗禮,法律與制度隨著女性意識抬頭也不斷修正以消除女性權益被剝奪的現象,例如財產的繼承權,生產與育嬰時期工作與就學的保障。甚至為保護身體自主權不被侵犯,相關法律的制訂都已表現出台灣政府對女性或性別權益的重視與保障。但不可否認,在傳統的家族傳承意識中,男性仍有著不可凌駕的地位,例如姓氏的從屬,法律明訂由夫妻協調或抽籤,但90%子女的姓氏仍是在夫方的主導下從父姓。
台灣的女性地位在法律的保障下已不可同日而語,但環顧其他國家,仍不時發生令人髮指的事件,印度在種性制度與女性低微的地位雙重影響下,導致女性受到侵害時常投訴無門,甚至有家族為家醜不外揚反而對受害女子動以私行。在印度近一半女性不到法定婚齡18歲就出嫁,47%的印度婦女第一次懷孕時不滿18歲。一個不到10歲的印度稚齡兒童被父親告知,「你的丈夫已死亡、從此你就是一個寡婦。」,一個尚不知婚姻為何物的女童,竟終其一生必須過著孤獨的寡婦生活。
跳至另一個非洲國度烏干達,在一個小學的女生班級裡,老師教她們認識自己的性器官,如何碰觸自己的陰部,甚至如何達到高潮,因為這是很自然的事,也是她們必須經歷的生活經驗,更能使她們未來的婚姻生活更美滿。
在婦女節前夕,藉由性別電子報的試辦創刊,開闢一個空間讓我們可以反思發生在我們的周圍及世界上的性別議題,可能是爭議性的、啟發性的、激勵性的,希望利用文字的力量激起在成大校園層層疊疊的迴響。
- Feb 27 Wed 2013 14:24
性/別雙語電子報創刊有感(林啟禎)
近年來臺灣的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與世界的幾個核心價值環環相扣,即民主、法治、自由及人權。其中人權更是備受重視的主流議題,性平三法所強調的性別平等議題與憲法六八四號決議案所關心的學習權益問題,都稱得上是全新的挑戰。
國立成功大學成立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位階直屬於校長管轄,並由校長親自擔任召集人,下設四個工作小組:
行政組-負責法規、行政、督導、彙整等綜合業務。
教學組-負責規劃、研發、評量並統籌性平教育課程及研究。
防治組-負責規劃防治性霸凌、性侵害及性騷擾等措施,並接受檢舉、立案調查、結案處置等事宜。
校園安全組-負責規劃、維護、改善校園的性平安全環境,實施以來漸入正軌,也成效卓著。
然而,性平觀念要成為基本人生素養與生活直覺,並非一蹴可就,必須長期耕耘才能深植人心,蔚為風氣,故性/平雙語電子報的誕生,其實代表著重視性平文化的萌芽,令人充滿期待,也需要大家的支持。